2、伞寿:八十岁的庇护之伞

“伞寿”,是对八十岁的文雅称呼。这一称谓的由来,与汉字 “伞” 字的草体形状紧密相关。当我们将 “伞” 字的草体细细揣摩,便会发觉它酷似 “八十” 的模样。用 “伞寿” 来形容 80 岁的老人,是何等的贴切。

他们犹如一把遮风挡雨的大伞,虽历经岁月的沧桑磨砺,却依旧坚强挺立。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,他们为家人撑起一片宁静的天空,庇护着家族的延续与发展,成为后辈们心灵的依靠与前行的榜样,用自己的坚韧与智慧,书写着家族的温暖篇章。

3、米寿:八十八岁的丰收之年

“米寿”,是八十八岁的雅称。只需将 “米” 字巧妙拆开,便能发现其中的玄机:上面一个 “八”,中间一个 “十”,下面又是一个 “八”,组合起来恰好是八十八。八十八岁,人生已然迈入高寿的行列,而 “米” 字,更赋予了这一阶段丰收与富足的美好寓意。

在古人的观念里,八十八岁的老者,恰似那片丰收的稻田,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,象征着福气满满、子孙满堂。他们用一生的辛勤耕耘,换来了人生的丰硕成果,享受着岁月馈赠的这份珍贵礼物。

4、白寿:九十九岁的纯净之境

“白寿”,是对九十九岁的别样称呼。乍看之下,“白” 字似乎与九十九并无直接关联。但实际上,其中蕴含着巧妙的玄机。我们将 “百” 字去掉上面的一横,便得到了 “白” 字,寓意着距离百岁仅仅只差一岁。

九十九岁的老者,在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洗礼后,心境已然如同一张纯净的白纸,不沾染丝毫尘世的纷扰。他们摆脱了世俗的欲望与追求,达到了一种无欲无求的纯净之境,内心宁静而祥和,仿佛已然参透了人生的真谛。

5、茶寿:一百零八岁的禅意人生

“茶寿”,是对一百零八岁的美称。这一称谓的由来,源于对汉字 “茶” 字的精妙拆解。“茶” 字的草字头,可拆分成两个 “十” 字,合起来便是二十;而其下半部分,恰好为 “八十八”。将这两部分相加,正好是一百零八。一百零八岁,在人生的长河中实属罕见的高寿之龄。

而 “茶” 字,更为这一阶段增添了禅意与淡泊的韵味。正如陆羽在《茶经》中所言: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明。” 一百零八岁的老者,恰似那历经岁月沉淀的香茗,在时光的流转中,已然与神明相通,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至高境界。他们的生命,如茶一般,散发着深邃而悠远的韵味,令人心生敬意。

至此,我们已然明晰,“米寿” 指的是 88 岁,“茶寿” 指的是 108 岁。如此一来,冯友兰先生的那副对联 ——“何止于米,相期以茶”,其深意便昭然若揭:不仅仅期望好友能够活到 88 岁,更衷心地希望他能跨越百岁门槛,达到 108 岁的长寿之境,尽享人生的美好。

6、花甲、耳顺、古稀、耄耋、鲐背、期颐:岁月的阶梯

除了上述别具一格的雅称,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关于高寿的称谓,它们宛如一级级坚实的阶梯,记录着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丰盈。

花甲之年:指六十岁。在《易经》这部古老的经典中,有 “六甲” 之说。甲,作为天干之首,象征着起始与新生;六,则是地支之数。天干与地支相互配合,六十为一循环,周而复始,故而称六十岁为 “花甲”。六十岁,宛如人生的一个重要驿站,它象征着岁月的轮回与生命的圆满。在这一阶段,人们回首往昔,历经风雨,感慨万千,同时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,迎接人生新的篇章。

耳顺之年:同样指六十岁。孔子在《论语・为政》中留下了这样的智慧之言:“六十而耳顺。” 意思是说,人到了六十岁,心智已然成熟,对于世间的各种声音,无论是赞誉还是批评,都能以一种顺应自然、包容豁达的心态去接纳。他们不再被外界的言论所左右,内心平静如水,能够以一种超脱的视角,看待世间万物的变化,不为外界所扰,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。

古稀之年:指七十岁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《曲江二首》中曾写道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 在古代,由于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限制,能活到七十岁的人极为稀少,堪称世间罕见。因此,七十岁的老者,往往福寿双全,备受敬重。他们如同岁月的见证者,用自己的经历,诉说着人生的沧桑与智慧。

耄耋之年:指八九十岁。当人生步入耄耋之年,“耄” 指八九十岁,“耋” 指七八十岁。正如《礼记》所言:“八十曰耄,九十曰耋。” 在这个年龄段,老者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,他们的智慧和经验,如同璀璨的珍宝,成为家族和社会的宝贵财富。他们是家族传承的核心,用言传身教,为后辈们指引人生的方向。

鲐背之年:指九十岁。在《诗经・大雅・行苇》中有 “黄发台背” 的说法,其中 “台” 通 “鲐”,描绘的是鲐鱼背上的斑纹。九十岁的老人,背部逐渐弯曲,皮肤上也会出现类似鲐鱼背般的斑纹,故而被形象地称为 “鲐背”。正如《诗经》所云:“鲐背之寿,子孙其湛。” 九十岁的老者,此时往往子孙满堂,尽享天伦之乐,福寿绵长。他们的存在,如同家族的定海神针,给予晚辈们无尽的温暖与慰藉。

期颐之年:指一百岁。《礼记・曲礼上》中明确记载:“百年曰期颐。” 其含义是,人活到一百岁,身体机能逐渐衰退,需要悉心颐养天年。期颐之年的老者,已然站在了人生的巅峰,他们的生命历程,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,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家族的兴衰。他们福寿无疆,成为人们敬仰和祝福的对象,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圆满。

在这些关于高龄的雅称中,我们深深领略到了中国人独特的智慧与诗意。每一种说法都绝非凭空而来,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。

正如古人所云:“人生七十古来稀,百年期颐更难得。”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岁月的长河中,珍惜每一个阶段,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,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与丰盈,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